凯发K8一触即发电子产品介绍文案科技研发研发模式是什么中国本土医药研发发展路径的
发布时间:2024-03-19 17:17:59

  在国际医药巨头的笼罩下,一般国外的独立研发公司发展路途经有两条,一条是通过专利技术的授权许可与大型药厂合作,或者通过并购联盟的方式成为核心公司;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边缘产品”(一般是孤儿药)进入医药产业链中,最著名的是以色列梯瓦公司,国外有罕见病治疗法案,政府在税收、注册等很多方面鼓励企业

  目前国内中小型独立研发公司中,委托开发型占据主流,估计80%以上,这类研发公司规模较小,人数在10-20人,年销售额不超过200万。这类研发公司

  基本具备比较稳定的研发团队,但由于创业起步属于自力更生,只能靠接收委托订单获取研发资金,而随着技术审评门槛的逐步提高以及人员工资福利的大幅提升,

  这类公司的负责人一般是研发出身,也是类型(1)转型首先考虑的方向,这类公司也是当前最专业的研发团队。而依靠自主申报类型真正发展壮大起来的企业,一

  般是在2006年以前完成了原始积累,拥有雄厚的资金、人才和项目研发实力。其主要盈利点为高价转让新药临床批件(生产批件)。

  由于早早的完成了资金原始积累,并且在2006-2009年期间,默默的进行人才、技术和项目储备,在2010年以后积累了不少项目批件,既可以转让批件获取客观的利润,又可以委托加工转型进入“研发营销互动型”,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2006年医药研发洗牌之后,很多研发公司尝试到医药化工中间体领域,但成功的很少,在医药化工中间体的领域,其佼佼者多数是化工出身,而非从事医药研发转型过来。

  少数从医药研发转型到医药化工领域的成功者,其公司负责人一般精通合成工艺研究,他们的优势是化学合成领域,包括中试和生产工艺放大。其盈利模式一般是以

  医药化工中间体的销售利润养自主研发,临床批件转让后获取利润;并且在项目转让后药厂从该企业购买医药中间体来获取源源不断的稳定收益。

  这类公司从市场营销的角度选择药品项目,自己的研发团队为营销服务,掌握了“研发-营销”凯发K8一触即发,这是掌握医药行业核心的企业,也是颇具竞争力的企业,这类公司有的是从营销切入研发,有的是从研发转型到营销,但前者的成功比率远大于后者。

  这类公司的模式是自主开发项目,委托熟悉的制药厂进行生产加工,产品上市后自己做全国总代理,在全国分地区进行招商。这种公司的模式发展潜力很大,但存在潜在的隐患,就是品种落户后与药厂的关系处理。

  由于研发型负责人不懂营销,不与营销团队合作而冒然进入销售领域,能真正从医药市场中获利的企业比较少。

  2006年之后,不少研发公司寻求与药企参股合作,这是一种共赢的模式,药企每年固定投入新产品开发,研究公司除了开发合作药企的项目,还可以自主开发或

  接收委托开发。如果药企保证有固定开发投入,研发公司可以安心从事项目研发,研发的规范性和成功率必然会大大提升。

  2006年之后,也有少数研发公司或研发负责人将自己团队或者自身完全由药企收购,成为药企的研发总监或研发中心,发展计划和发展思路完全由药企主导。严格说来,这类公司的独立性已经消失,也失去了项目开发的热情和动力。

  独立研发公司以年轻创业者为主,往往在某个技术领域(如化学合成、制剂、分析或注册)具有优势,管理灵活多样,信息灵敏,反应快速,经常在某一个较窄的药

  品研发领域取得优势地位,吸引到大企业与之合作;独立研发公司不断涌现也是推动医药研发甚至医药产业不断前进的动力之源。

  大部分独立研发公司具有先天的弱势,比如中试研究(大生产)薄弱,信誉度不高,隐瞒技术漏洞、隐瞒批件风险等等。

  在很多其他行业领域,随着产业分工的发展演变,甲方与乙方之外,往往还有一个第三方监理,对受委托方的项目进行过程监管和质量验收,甚至参与到合同洽谈之

  中。而在医药研发领域,由于第三方监理的缺失,往往导致甲乙双方在项目合作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果能够在项目立项把关(审评政策、上市信息),合作研发公司的深度调研,项目研发过程控制(关键环节的控制与验收)等方面为医药项目进行监理,则能大大提高项目投资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