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在2019年就位列新能源销量第二,当年更是超过了如今风头正盛的“蔚小理”,同时累计融资超过上百亿元,被百度、腾讯投资、红杉参数图片)中国等一众大厂看好。
不过好景未持续多久,从2022年开始,威马陆续有各种负面消息传来,包括大规模降薪、总部大楼拖欠租金、经销商大面积退网等,以及如今的预重整。
2019年-2021年,威马销量呈上升趋势,在2021年到达顶峰后,开始力不从心,2022年出现下滑。
而2023年的情况似乎更差,威马的销量秘而不宣。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威马累计销量不到500辆。
“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爆发的元年”已成为共识,新势力、传统老炮都在当时推出重磅车型,这对威马的确造成了一定冲击。
一是自建工厂消耗大量资金。从2016年8月起,威马汽车在浙江温州和湖北黄冈先后建设了两座工厂,总产能为25万辆。据悉,威马自建工厂的花费超过百亿。
自建工厂的好处是威马能够控制成本与把控质量,但是其销量远不及预计产能,导致工厂长期产能过剩,利用率仅为12%。
二是销售成本与行政支出居高不下。2019年-2021年,威马的销售成本共计133亿元,远超3年92亿元的营收。同时行政支出每年上涨,三年共计53亿元。
一是研发投入少。据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威马研发投入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9.81亿元。
结合上文不难发现,威马在研发方面的花费远小于销售成本与行政支出。作为对比,“蔚小理”三者基本上研发支出与销售、行政费用持平甚至还会更多。
于是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威马虽推出EX5、EX6、W6等多款车型,但是最终只有EX5一款能扛销量。
在几年时间内,威马出行事业部总经理刘立群、汽车首席零售官祁立人、联合创始人/首席出行官陆斌纷纷离职。不难猜测,威马内部人心不齐,走下坡路也就不出人意料。
关于两者的区别,可以简单理解为预重整是在破产重整之前,企业与债权人协商出重整计划,该计划通常会规定清偿债务的方式与期限,债权人和法院批准之后就可按照这份计划进行重整。
截至2022年3月31日,威马的账面剩余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36.78亿元。而今年以来,威马又几乎没什么销量可言,可想而知,其账面余额应该所剩无几。
对于债权人来说,如果威马立即破产清算的话,那么能够收回的钱少之又少。但是如果威马能够渡过这次危机,之后可能还会产生丰厚的利润,这也是债权人为什么会同意威马破产重整的原因。
对于此次破产重整,威马发布公告函,十分明确地表示将希望通过调整企业战略,解决财务债务问题,获得投资人参与重构和发展等展开积极自救。
一方面是威马此前曾多次自救,但是均以失败告终,比如Apollo出行的收购终止、开心汽车的收购面临不确定性等。
威马曾是资本的宠儿,其共进行了12次融资,其中D轮更是融资100亿元,创造了中国汽车品牌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融资额,是当时“造车新势力四小龙(威马、蔚来、小鹏、拜腾)”中融资最多的车企。
除了威马,还有多个新势力车企“不差钱”。其中恒大汽车两年亏掉840亿元,爱驰、天际曾融资百亿,不过如今它们都和威马一样,处于倒闭的边缘。
既然威马等品牌已经表明,财力雄厚不是生存下去的必要因素,那么新势力能活下去的底气又是什么呢?个人认为,或许还是需要有过硬的技术实力和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
与此同时,新能源行业的市场份额逐渐向头部品牌集中。据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销量排名前五名的品牌市场占有率为45%,而2022年飙升至57.5%,预计之后还将提升。
近期,有多位威马车主表示,车机系统无法正常使用,中控屏出现断网无法加载的情况。同时,手机App显示无法加载、手机蓝牙钥匙失效。
威马车机系统的有惊无险也让人不免产生担忧:是否新能源车企濒临倒闭时,车机系统首当其冲?并且云端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能源车的寿命?
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有所不同,其功能基本集成在本地,不太依靠云端服务。而新能源车大多以各项娱乐功能、语音交互以及各种一键场景模式等智能化配置为卖点,一旦车企无法支撑云端服务,那么这辆车可能会有一大半联网车机功能瘫痪。
首先是买车时的各项权益可能随着车企的经营困难而烟消云散。与威马情况类似或者说更差的天际汽车,就有车主反映,目前连首保都无法免费做。
除此之外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终身质保如何保障也是一大难题。此前威马曾发布动力电池终身免费质保政策,2019年1月1日以后的首任威马车主均可享受该政策福利。但是如果威马倒闭了,那么这似乎也会难以避免地变成空头支票。k8凯发
此外,爱驰、天际、威马这类车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相对小众,换言之,就是车型保有量少。这就意味着在车企倒闭后,车主后期维修保养所需配件将很难找到。目前就有天际ME5的车主表示,其维修所需零件找官网客服也无法解决。
通过以上信息不难发现,即使某时风头正盛的新势力品牌也可能顷刻间崩盘,所以相对于选择新势力品牌,选择老牌大厂的风险系数较小。
当然,不少人认为传统燃油大厂在新能源车上的造车实力并不突出,不过我们可以选择它们重点推出的新能源子品牌,比如极氪汽车、深蓝汽车等品牌,它们相对新势力来说,并不容易倒闭。退一万步说,就算倒闭了,也有吉利、长安为售后兜底。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保有量大的品牌,比如特斯拉、比亚迪等。车型基数越大意味着获得终端维修零部件会更容易,可以避免之后陷入维修难的窘境。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威马、天际等品牌的论坛中发现,仍有不少消费者因为价格实惠在咨询能否选购这些车型。以中型SUV威马W6为例,原价24.08万元的车型,现在经销商报价12万左右,折扣力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