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济高科创号”卫星发射成功,背后是济南布局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三大领域卫星星座的优势愈发稳固。日前,《山东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印发,重点打造济南空天信息产业核心集聚区,高标准建设空天信息大学。
布局空天信息产业,近年来济南先后出台《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济南市加快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磅文件,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全面布局的城市。
《发展规划》提出,山东聚力打造全国航空航天产业新高地,重点方向是聚焦运载火箭、卫星制造与应用、通用航空和无人机、航空航天关联制造四大产业方向,形成三核引领的发展格局,济南作为其中“一核”起到重要的作用。济南空天信息产业核心集聚区立足空天信息领域“通信、导航、遥感”全面布局先发优势,集聚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山东大学、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等名校大院和龙头企业,聚焦信息应用、火箭卫星研制和航空配套等领域,建设国家级空天信息创新高地、应用示范区和航空航天智造产业基地。
在重点任务方面,《发展规划》点名济南,突出空天信息产业优势。其中,积极创建国家空天信息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开展智能卫星柔性制造、空天先进探测材料与载荷等研究和应用。加快建设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高水平建设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凯发K8一触即发、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院所,打造航空航天重点研发机构群。目前,济南已启动创建空天信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内首个柔性化卫星总装制造基地落户济南高新区。“济高科创号”卫星成功发射无疑为济南进一步塑强空天信息产业核心优势开了好头。
空天信息产业离不开高端人才集聚。《发展规划》明确,要高标准建设空天信息大学,聚力培养空天信息网络、空天信息材料与器件、对地观测、卫星导航与物联网等领域高层次人才。作为我国第一所以“空天信息”命名的高等院校,空天信息大学校区规划总占地面积约73.3公顷,一期工程已顺利竣工,二期建设工程项目于今年1月开工。空天信息大学涵盖空天信息技术全领域、产业全链条,围绕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对地观测三大方向,将提升山东和济南在空天信息领域的科研与人才实力。
2024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济南市将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塑强空天信息产业核心优势,加快济钢卫星总装测试基地、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和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提速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遥感卫星星座组网,加快打造现代化空天信息产业体系。
《发展规划》提出实施产业体系强链工程,进一步放大了济南的航空制造、航天装备、航空器维修及改装产业链优势。在布局发展航空制造关键环节,济南中航AG50轻型运动类飞机制造等领衔整机制造;山东将打造济南等一批无人机产业集聚区,支持济南市做精做强雷达罩、天线罩、航空特种合金等优势制造产业。壮大发展航天装备产业,建设济南液体火箭发动机、动力系统测试平台及制造基地,推动深蓝航天液体可回收式火箭实现突破。抢抓国家卫星互联网建设机遇,一体化创新布局“通导遥”“空天地海网”,推进齐鲁卫星星座、AIRSAT卫星星座等星座组网,以及建设济钢防务卫星总装基地。在航天零部件领域,支持济南市打造空间行波管、高精度压力传感器等核心产品生产制造链。依托位于济南的山东太古飞机、翔宇航空等骨干企业,推进地面固定基地运营商和飞机地面维修中心等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航空维修、改装基地。
在2024年济南市级重点项目中,济钢防务空天信息产业基地二期项目位列其中。该项目位于历城区董家街道,为济南打造空天信息产业集群重要载体。《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打造专业化航空航天产业园区,聚焦航空服务链、空天高端制造链、空天信息应用链等发展重点,打造航空航天领域优势产业、重点项目集聚地。其中,高水平建设济南空天信息产业园,助力山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空天产业集聚区。
在该领域,济南优势明显。济南高新区产业集聚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产业集聚区跻身国家级重点产业集聚区名单。在20个特色航空航天产业园区中,济南占有4个,全省最多,分别是:济南空天信息产业园、济南低空产业示范基地、济南莱芜雪野通航产业园、济南商河通航产业园。
根据《发展规划》,山东在机场建设方面将有新的布局。优化全省民用机场布局,打造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运输机场群。支持青岛和济南机场协同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烟台机场打造区域航空枢纽,积极培育临沂机场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推动新建枣庄、聊城、淄博、滨州机场,迁建威海、潍坊机场,开展德州、k8凯发泰安机场前期研究工作。
打造全省覆盖、协同高效、服务优质的通用机场群。2025年前拟建设济南章丘济凤通用机场。据了解,项目选址章丘区曹范街道东山片区,交通便捷畅达,区位优势明显。
在应用场景拓展方面,山东将打造智慧车联网综合服务云平台,鼓励汽车企业开展基于卫星技术的智能驾驶应用,建设济南北斗导航信息产业基地。实施低空经济培育行动,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丰富低空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利用城市边缘闲置地、生态公园绿地等适宜区域建设航空飞行营地。逐步建立覆盖省内有条件的重点景区的低空旅游航线网络,推广开展高空跳伞等航空体育活动,支持航空俱乐部发展。支持济南、青岛、烟台等机场积极开展公务机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