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硬件电路设计流程系列--方案设计(1) :主芯片选型三、硬件电路设计流程系列--方案设计(2) :芯片选购
四、硬件电路设计流程系列--方案设计(3) :功耗分析与电源设计五、硬件电路设计流程系列--方案设计(4):设计一个合适的系统电源
a) 对于每个功能模块要尽量找到更多的成功参考设计,越难的应该越多,成功参考设计是“前人”的经验和财富,我们理当借鉴吸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也就提高了自己的起点;
b) 要多向权威请教、学习,但不能迷信权威,因为人人都有认知误差,很难保证对哪怕是最了解的事物总能做出最科学的理解和判断,开发人员一定要在广泛调查、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做出最科学正确的决定;
7、 硬件原理图设计完成之后,设计人员应该按照以上步骤和要求首先进行自审,自审后要达到有 95%以上把握和信心,然后再提交他人审核,其他审核人员同样按照以上要求对原理图进行严格审查,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讨论分析,分析解决过程同样遵循以上原则、步骤;
8、 只要开发和审核人员都能够严格按以上要求进行电路设计和审查,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所有硬件开发人员设计出的电路板一版成功率都会很高的,所以提出以下几点:
c) 普通原理图设计,包括老产品升级修改,原则上要求原理图一版成功,最多两版封板,超过两版将进行绩效处罚;
g) 产品散热问题,可以在功耗和发热较大的芯片增加散热片或风扇,产品机箱也要考虑这个问题,不能把机箱做成保温盒,电路板对“温室”是感冒的;还要考虑产品的安放位置,最好是放在空间比较大,空气流动畅通的位置,有利于热量散发出去;
6、 硬件原理图设计还应该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要贯彻到整个设计过程,虽然成功的参考设计中也体现了这些原则,但因为我们可能是“拼”出来的原理图,所以我们还是要随时根据这些原则来设计审查我们的原理图,这些原则包括:
东西,也应该是经过严格验证的,否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芯片推广应用,纵然参考设计的外围电路有可推敲的地方,CPU 本身的管脚连接使用方法也绝对是值得我们信赖的,当然如果万一出现多个参考设计某些管脚连接方式不同,可以细读 CPU 芯片手册和勘误表,或者找厂商确认;另外在设计之前,最好我们能外借或者购买一块选定的参考板进行软件验证,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如果没问题那么硬件参考设计也是可以信赖的;但要注意一点,现在很多 CPU 都有若干种启动模式,我们要选一种最适合的启动模式,或者做成兼容设计。
a) 设计人员自身应该保证原理图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要做到设计即是审核,严格自审,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审核人员身上,设计出现的任何问题应由设计人员自己承担,其他审核人员不负连带责任;
b) 其他审核人员虽然不承担连带责任,也应该按照以上要求进行严格审查,一旦设计出现问题,同样反映了审核人员的水平、作风和态度;
b) 高性价比原则:在功能、性能、使用率都相近的情况下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尽量选择价格比较好的元器件,减少成本;
e) 可替代原则:尽量选择 pin to pin 兼容种类比较多的元器件;f) 向上兼容原则:尽量选择以前老产品用过的元器件;g) 资源节约原则:尽量用上元器件的全部功能和管脚;
5、 对选定的 CPU 参考设计原理图外围电路进行修改,修改时对于每个功能模块都要找至少 3 个相同外围芯片的成功参考设计,如果找到的参考设计连接方法都是完全一样的,那么基本可以放心参照设计,但即使只有一个参考设计与其他的不一样,也不能简单地少数服从多数,而是要细读芯片数据手册,深入理解那些管脚含义,多方讨论,联系芯片厂技术支持,最终确定科学、正确的连接方式,如果仍有疑义,可以做兼容设计;这是整个原理图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d) 阅读系统中所有芯片的手册(一般是设计参考手册),看它们的未用输入管脚是否需要做外部处理,如果需要一定要做相应处理,否则可能引起芯片内部振荡,导致芯片不能正常工作;
c) 如果是参考已有的老产品设计,设计中要留意老产品有哪些遗留问题,这些遗留问题与硬件哪些功能模块相关,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在设计这些相关模块时要更加注意推敲,不能机械照抄原来设计,比如我们老产品中的 IDE 经常出问题,经过仔细斟酌,广泛讨论和参考其他成功设计,发现我们的 IDE 接口有两个管脚连线方式确实不规范;还有,针对 FGPI 通道丢视频同步信号的问题,可以在硬件设计中引出硬件同步信号管脚,以便进一步验证,更好发现问题的本质;